A互联网诈骗
[案例]王先生是在买卖场上跌爬滚打了30年的“老供销”了,近期在某著名电商网站上开了个账户,开始互联网创业。
一次,王先生在网上看到一则信息,某位有着“高资信度”标志的客商底价批量提供优质黄沙,经验老道的王先生并未急着下手,而是通过工商部门知道供货商的状况。在确认供货商的“身份”后,王先生便从下家那里预收了30%的货款,根据网上提供的账号汇了过去,可他等的黄沙船却迟迟到不了,下家又三番五次地催他交货,一急之下他只好亲自前去催货。到那里后王先生发现,那家企业确实存在,不过只做钢铁贸易,不搞建材,而且从未涉足电商范围,至于网上的那家企业,是行骗者盗用了该企业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后虚构的。最后,王先生赔了下家顾客几十万元。
[点评]电商虽然有着快捷、便利的特征,但与传统的买卖方法相比,风险更大。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借助高科技来移花接木,借用合法企业的名号行骗,不少创业人士因为不熟知电商的运作模式和特征而上当被骗。其实,互联网只不过买卖的一种媒介,通过互联网获得商业信息后,需要进行网下的考察。尤其是业务量大的单子,高回报的项目总是风险也相对较高,创业人士更要谨慎,亲自走访是很必要的,不可以只是坐在家里敲敲键盘。有条件的话,可请投资、法律方面的专家把关。
B筹资诈骗
[案例]2025年时,余先生投资5万元开了一家小企业,现在的资产已增至20多万元,企业发展趋势非常不错,但苦于资金有限,因此想通过筹资扩大业务。他先后找过十几家风险投资公司和投资中介公司,都没结果。就在余先生快失去信心之时,终于遇到一家表示感兴趣的投资公司。这家公司自称是大型国有企业下属的风险投资公司,有项目专员、助理、副总、总监,像模像样,对余先生的项目询问得非常详细,评价也非常不错,投资部总监还表示“先做朋友、再做项目”。当时,余先生很感动,因此投资公司提出要考查项目的真实性,并且按惯例由项目方先预付考察浪费时间,他毫无提防之心。钱寄出去之后不久,余先生发现那家投资企业的电话、投资总监的手机号码全都变成了空号……
[点评]不少创业人士觉得,筹资就是其他人给钱,不会遇见骗子,因此就有了麻痹思想。其实,诈骗者远比大家想像的高明,他们借助创业人士等米下锅又急功近利的心态,先是夸口公司规模、专业程度以获得创业人士的信赖,然后对筹资项目大加赞赏,让创业人士感觉遇上了“贵人”,最后借考察项目名义骗取考察费、公关费等,收费后就销声匿迹。因此,对创业人士来讲,除去要对投资企业的背景进行全方位调查,还需要维持警惕的心态,尤其是对各种付款需要,多问几个为何,必要时可使用方法律合同来保障我们的利益。
C合作诈骗
[案例]李先生开了一家公司,专门从事代理业务,原本以为资金买卖全在上下家,他只须事成后收取代理费,风险不大。一天,李先生接到自称是湖北振兴实业总公司业务经理打来的电话,委托他作为其公司商品高分子净化膜的总代理,李先生看其手续齐全,便在专业网站上发布了有关信息,几天后便有了回音,广东有人来电说急切需要4000米高分子净化膜,金额共计27万元。李先生一算,可赚几万元的代理费,于是立刻和上家联系。上家非常爽快,答应把一批去汕头的货调往广州,但需立即支付货款。李先生公告下家后,他们立即派人送来了上万元的定金,表示实在太忙,需要李先生帮忙先提货,事后会加付提货费。由于不想舍弃到手的“肥肉”,李先生帮着提货并垫付了货款,可第二天事情全都变了:下家表示暂时无需这批货了,而上家的“负责人”如何也联系不上。
[点评]这是一个典型案例,要维持好的心态,然后冷静地考察上下家。对于上家,要对厂商实力、供货能力、商品水平等一一知道了解,特别要抓住一些细枝末节的专业问题,看看其能否对答如流。对于下家,假如碰到那种接几十万元的大单子时毫不犹豫的“爽快人”,则要睁大双眼了!!!!